签诗故事
孙真人医虎
故事内容
唐代名医,著名道士孙思貌,道教徒称他为孙真人,老百姓则敬他为药王。
孙思貌曾经为龙王治病后不久,有一次下山向民众施药义诊。返回时,忽见那道灌木丛中猛地蹿出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。尽管这位修真人已超然物外,对生与死都看得很平淡,但猛然出现这种情况,真也量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上。
那猛虎也仿佛知道孙思貌误会它,到得距离孙思貌三尺远处,即收拢两只前爪,叭伏于地,似在模仿人叩首状。
孙思貌看得奇怪,心中暗道:「难道这山大王要求治病不成?」
于是问道:「你这老虎难道身上有什么毛病,要求我治疗吗?」
只见那虎将头在地上连叩三下。
这孙思貌心中犯开了滴咕:「前番治龙王,今番来兽王。龙王是神灵之种,这兽王可是残忍之类啊!」
所谓「虎狠之心」人人均愿手刃之而后快,我岂能救之以治成助纣之实?因说道:「我生平有三不治,恶棍不治,妖邪不治,残害人群者不治。你是山中凶兽,我为治好病,不就是帮助你去害人吃人吗?」说完即昂首挺胸向前走,那虎则紧紧跟着他,用嘴轻咬他的衣角,口中「呜~呜~」有声,眼中竟也有泪水「哗~哗~」流下。
孙思貌是修道之人,慈悲无量,见这虎也能伤感落泪之举,心中不忍。即止步说道:「你定要我为治病亦可,但要保证今后决不伤生害命!」那虎即放下他的衣角依羊一样趴伏地下,点头应许。
过去走方郎中身上背上药箱,手上套上圆圈患铃,走衔过巷,齐额头举着「丁零丁零」地摇个不停。这有两个作用;一是让人知道看病的郎中来了;二是告知世人,本郎中(郎中:好医生,大夫在当时的称呼)医道高明,得到「医龙救虎」药王爷的真传。因为这「串铃」据称就是当地孙思貌为兽王除疾病,用以撑在虎口中伸入手臂操作用的医疗器械。
孙思貌又说:「人类亦多有言而无信者,为防你亦有此毛病,你每天均需要到面前张嘴将牙龄给我检查!」那虎亦点头应许。
孙思貌为那虎治好了病。这虎也真重情谊,每天跟在他的身前身后护卫。孙思貌入山采药,它好为其背药篓,衔药锄;出诊时好为他当坐骑。衔药箱,真成了孙思貌的忠实护卫兼童仆。
这样又来了麻烦,因为虎是凶猛之兽,谁入再敢再靠近?这给孙思貌治病救人的活动带来许多不便。于是孙思貌想了个办法对老虎说:「你这老虎不吃人,但恶名在外啊!」说着拍拍那虎头「哈…哈…」地笑了。
「这样吧,你每次将我送到一个村庄之后,就不要跟在我身后了,病人服了药后,我让他们将药渣倒在村口,你就那儿等我吧。」
于是这后来就形成了一个民风民俗,直至今日病人吃完中药都将药渣倒在路口,这是为方便神虎寻找药王孙思貌的缘故。
解签范例
注 解
失物→东北。以自己平常生活居所为准,人在居所外的门口,面对门口,则右前方即是所指的东北。
备 注
签诗的解释千变万化,皆因问题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。以下详解,仅供参考,也是提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