签诗故事
潘必正恋陈姑
故事内容
潘必正,南宋时的书生,其父在官时,曾给他和宦官陈某之女娇莲指腹为婚,以后两方消息隔绝。
金国十六年,娇莲因父早死,又遭金兵南侵之乱,不得已入金陵城外女贞观为女道士,改名陈妙常。
这时,潘必正已是举人,赴京会试落第,羞于回家,就寄居在他姑母主持的女贞观里,因而与妙常在女贞观中相识。
一日,陈妙常月下弹琴,潘必正爱慕道姑陈妙常的文采风姿,故意以琴曲倾吐心声,试探妙常心意,妙常碍于道姑的身分与礼教,遂回报琴曲婉拒。
必正落寞告辞后,妙常卸下心防,禁不住吐露心意,却被躲在门外偷听的必正出声点破,两人心意渐通。
潘必正相思成病,妙常与住持来探望,书童进安谎称妙常有治病之方,潘必正信以为真,精神大好,后来才知为进安所诓。
陈妙常因见潘必正而心思飘荡,填词【西江月】以寄情思,寐于桌案。适时,潘必正闲步漫游,见妙常房门半掩,挨身而入,见词中情意尽露,喜不自胜,欲偷取诗文,不慎惊醒妙常。
妙常假意恼怒,必正念出词句,妙常见无法再隐瞒相思情意,遂与必正定下盟约。
女贞观主持潘法诚怀疑侄儿潘必正与妙常情意相投,恐破坏佛门清规,于是严厉催促潘必正立即离庵赴试。
潘必正虽难舍妙常,但见姑姑如此坚持,无奈之下只好不告而别、黯然而去。
陈妙常闻讯赶至江边,见船已行远,只好雇小船追上,两人在江中,诉说相思情意,并互换定情之物,最后依依难舍,含泪离别。
尔后,必正得中进士,迎娶妙常,两人一同返乡,与家人团聚,方知妙常即是自幼婚配之陈娇莲。
解签范例
注 解
失物→东北。以自己平常生活居所为准,人在居所外的门口,面对门口,则右前方即是所指的东北。
备 注
签诗的解释千变万化,皆因问题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。以下详解,仅供参考,也是提示。